2009年10月02日晚間11:50分,往巴黎的班機終於起飛,載著疲憊卻興奮的我,前往嚮往已久的城市。
2009年10月03日清晨六時許,巴黎時間,抵達戴高樂機場。花了不算短的時間通關後,一行九人(男的只有我一個)在領隊的帶領(天知道我對這個詞多感冒)下,登上了我們的小巴,前往第一站,奧維小鎮,梵谷的長眠地。雖然睏倦欲眠,決意忽略時差的我,一路上緊盯著沿路的指示牌與車況路況,順便試試新買的Canon 500D的性能。
2009年10月03日清晨六時許,巴黎時間,抵達戴高樂機場。花了不算短的時間通關後,一行九人(男的只有我一個)在領隊的帶領(天知道我對這個詞多感冒)下,登上了我們的小巴,前往第一站,奧維小鎮,梵谷的長眠地。雖然睏倦欲眠,決意忽略時差的我,一路上緊盯著沿路的指示牌與車況路況,順便試試新買的Canon 500D的性能。
法國的高速公路和台灣的也沒甚麼太大的不同,倒是在過收費站的時候,司機會和收費員打招呼,彼此"Bon jour", "Merci"個幾句。和領隊的溝通始終不太順利的義大利裔司機,靠著GPS,也終於載著我們抵達奧維小鎮。
奧維小鎮,在巴黎西北方,車程約一個小時。因為是畫家梵谷生前最後居住的地方,現在有關梵谷的事蹟與畫作,都成了小鎮觀光產業的一環,在與梵谷畫作相關的許多地方都立了解說牌;但我們一開始去的地方,是梵谷與其弟弟Theodore安息的墓園。到墓園也就算了,對自己的專業素養相當有自信的領隊,在大家下車後,就在墓園大門對面的樹下,對著我們上起課來。問題是,在十幾度的寒風吹拂下,大家只想趕快走走路,熱熱身子,誰有興致聽她的長篇大論?
我索性拿起相機,四處拍拍,試起它的性能來。
法國人很喜歡蓋圍牆,或建籬笆,這墓園也不例外。梵谷與其弟的墳墓在入口左側約50公尺處,上面覆蓋的滿滿的綠色植物。在一片蕭瑟少人跡的墓園裡,只有這名畫家的墓讓人放心。想想梵谷應該不介意我們拿他的墳墓當背景吧,幫小姐們拍了張照片。
梵谷與其弟之墓
墓園不遠處,就是梵谷舉槍自盡的地方,也是名作「麥田烏鴉」的背景。天空灰濛濛地,又有點冷,整個場景令人有些喪氣。梵谷要了斷自己的那一刻,所看到的,也是這樣的天空嗎?
雖然是周六,在小鎮裏信步走來,除了些許遊客外,並未看到多少當地人。街道並不寬敞,路邊多有停車,一路緩緩地走著,只貪婪地頻頻取景拍照,好個初來乍到的旅人!
在法國的第一餐,就在小鎮的梵谷公園裏解決。我們自己人先到領隊介紹的小鎮超市採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再尋常的東西,都顯得有趣。蘋果看起來可口,鮮紅的蕃茄誘人,庫斯庫斯讓人想要嘗試,五彩的蝴蝶麵更成了伴手禮。幾乎不沾酒的一群,在經過成堆的紅酒時,也忍不住挑了瓶「銀牌獎的」,想在野餐時「搭配一下」,雖然一點概念也沒有。當然便宜的Evian礦泉水,人手一瓶,且成了未來幾天唯一考慮的飲用水。
走出超市,下一站是麵包店。白牆綠簷的獨棟建築,店內空間不大,但擺設整齊,不覺擁擠。琳琅滿目的各式麵包,以長棍與鄉村麵包為大宗,口味頗多,但形式不似台灣歐式麵包般繁複。穿著白色圍裙的女店員親切甜美,面對著如進大觀園的劉姥姥般的我們,雖然語言不通,還是很有耐心的僅她所能,幫助我們決定想要的麵包。一旁的當地婦女也熱心地把我們的英文翻成法文給店員了解,雖說最終還是沒能買到想像中剛出爐的外脆內軟的長棍麵包,但對已經做好「在法國,服務態度會很差」的心裡準備的我們來說,很滿足了。
奧維小鎮的麵包店
滿手食物的我們,再經過肉點與甜點店時,變得心有餘力不足,只想趕快找個地方享用。既然來到歐洲,當然要感受一下在公園綠地野餐的風情。所以我們找上就在對面的梵谷公園,將食物在長椅上一一攤開,大快朵頤。初秋的法國小鎮,近午的氣溫大約十幾度,伴以微風徐徐,其實還滿冷的。一開始大家都很興奮,分食熱騰騰的可頌,與雖非剛出爐但也Q勁滋美的長棍,配上鮮甜的黃紅小番茄,以及庫斯庫斯,每樣都覺得好吃。到小公園野餐的人也漸漸增加,連韓國遊客也讓我們碰上。但這股新鮮勁,隨著體表溫度的下降,漸漸消逝,吃到最後,只想趕緊找個能喝熱湯或熱咖啡的地方取暖。
依照與領隊先前的約定,到市政廳左近的小餐館會合,才發現原來團員們都在這裡,連領隊也是。第一次覺得這個領隊不太可靠,這種冷天氣,應該建議我們到餐館用餐才對。幾個人趕緊進到餐館臨街溫暖的玻璃屋內,請領隊幫我們點了幾杯熱飲,喝下後才慢慢驅走寒氣。
在離開奧維之前,Vickie帶我們到小鎮山坡上的奧維堡踅一下。雖說是「堡」,也不過一棟大房子加上一個法式庭園,現在似乎是營業的餐廳兼小型展覽場所,但週末並未營業。房子進不去,可以待的時間又短,結果只能晃一下,拍幾張照片就了事。雖說可以眺望小鎮風景,在這種情況下,沒人有心情慢慢欣賞。如果我是領隊,這種15分鐘的參觀不排也罷。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