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瀨戶內紀行」~第三彈:苦樂參半的島波海道之二,「因島篇」

寫於 2010年10月11日 0:04

離開因島大橋,展開第一個長下坡,果然暢快,有髮夾彎不說,還差點和上坡壓車的速克達(在日本很少見)碰上;它結束的也很突然,一個90度的轉彎後,就要立刻煞車,否則會衝到大馬路上。

離開橋面前,看到從上方休憩區下來兩位騎士,結果他們就跟在我身後一路下坡;但他們隨即過了大馬路,然後騎上「非常之陡」的上坡。我把車停下,取出租車時贈送的地圖比對,發現他們應該是取捷徑,捨棄較遠的海岸線,直接穿過山丘。惦惦自己的分量,還是乖乖沿著自行車道前進。



一 開始的海岸線很沒看頭,好多工廠,甚至還經過正在燃燒廢金屬的鐵工廠,不禁納悶日本還允許這樣的露天燃燒嗎?當路線開始轉入內陸,經過一處溫室果園時,令 人難以接受,但終會來臨的事實發生:騎不動了!前面不過是一個小上坡,但我們發現降到一檔都沒辦法,只有下來牽車。無暇於羞愧自己的無能,心中迅速盤算著 接下來的應變計畫:到今治是不可能了,那麼要騎到哪裡作結?整個海道中最美麗的部份,是多多羅大橋和來島海峽大橋,而連續還車和重新租車的費用實在不低, 鄉間的巴士班次也不多,而且除了今治以外,其他租車點只營運到五點。所以當前最適合的方案,就是把這兩部車騎過接下來的生口橋和多多羅橋,在多多羅橋下的 租車站還車,再搭巴士到今治,把剩下的三座橋看過一遍。

這時候,將近中午十二點,所以我自我安慰,騎不動,是因為一,肚子餓了;二,光喝水,未適度補充電解質的結果。但其實還有第三點哩,只是當時還未想到。

重 新上路後,穿過一片農園,上坡左轉,一條順著埤圳的道路在眼前展開,讓我回想起在桃園青埔所騎過的那些景觀相似的小徑哩。左側,隔著一片稻田與山麓下的些 許農家,是因島的白瀧山,在正午湛藍的天空映襯下,煞是好看。說起來今天的天氣算是不錯,雖然因此騎的有些辛苦,但景觀因此而漂亮,拍起照來也順手的多。 一邊順著埤圳走,一邊張望著可以休息的地點,實在想給自己找個能好好歇腳的地方,咖啡店或烏龍麵店都好啊。


終 於,走完埤圳後照路標右轉,看到此行的第一家便利店Lawson。多好的地方啊,冷氣,廁所,好多好多的食品和飲料。它所販售的沙拉,填滿了高麗菜,讓我 思念生菜的味蕾得以解脫。在這裡,待了少說有半小時以上吧,來往的騎士變多,有穿工程服的三人組,騎小小折的老年夫妻,甚至疑似台灣人的車隊(憑口音判 斷)。最特別的,是一個穿背心和人字拖騎公路車的黑小子,他比我們晚到,買了優格,冰淇淋,炒麵,關東煮,還有幾樣東西,而且把它們一一地吃完!



大約下午一點,我們先行出發,雖然才剛充分休息,可是雙腳仍舊覺得好沈重,不過既然已經決定至少騎過多多羅大橋,說什麼也要堅持下去,不然實在遜到底啦!

頂 著逆風(為什麼總是逆著風?),慢慢掙扎著上坡,兩度穿越自動車道底下後,順著長下坡,再度看到海濱;連接因島和生口島的斜張橋「生口橋」,總算是看到 了。正午的驕陽高懸,雖說一再地補充運動飲料,在穿越城鎮,抵達橋下後,雙腳又再度不聽使喚,前面又是將上橋的長上坡,只得再停下來休息。未幾,只看剛才 在Lawson大吃大喝的黑小子,騎著他的公路車,穩穩地打我們面前經過。在此,剛好騎了21公里,約是馬拉松距離的一半,纔知道這些運動員有多厲害!


上生口橋的坡道不比先前上因島大橋的陡,但或許是累了,才爬了沒多久,看到涼亭,又只能停下來休息。讓人不好意思的,是這兩次喊停的都是我,老婆似乎過了撞 牆期,而且她上坡一向強過我,就好比柴油車和汽油車的差別吧。在涼亭休息拍照的當下,另一組在Lawson休息的「夥伴」,那對老夫妻,同樣上演超越我們 的劇情,堅定而緩慢的。

好不容易,上到生口橋的橋面,先前如此的辛苦終於得到回報。生口橋完工於1991年,全長790公 尺,當時是世界最長的斜張橋。行走在橋面上,開放式的風景遠勝於封閉式的因島大橋,由50公尺的高度,眺望海面與遠方的大小島嶼,感覺很讚。但一看到高聳 於橋那端的牡蠣山,就想到遠在生口島另一端的多多羅大橋,我那折衷後的終點站,終究是不敢戀棧。


生口橋這一段路約長3公里。下坡道路自然暢快,在樹林的庇蔭下, 一路放鬆,抵達生口島。車道旁的指標顯示,島上的里程有13公里,而我卻沮喪地發現,瀕臨抽筋狀態的兩條大腿,讓我無法再騎下去啦!




2010年9月21日
「島波海道」官方網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