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Google讓這篇失落四天的網誌成功地復活了!











此廣場位於巴黎第八區,東鄰杜樂麗花園,南瀕塞納河,西接香榭麗舍大道東端,北與瑪德蓮教堂廣場相對。它設立於1763年,原名為「路易十五廣場」,1792到1795年因法國大革命,被改名為「革命廣場」,路易十六與其皇后瑪麗安東尼皆在此成為斷頭台上的犧牲者。大革命後官方為表和解之意,更名為「協和廣場」。19世紀時名稱雖屢有更迭,最後還是在此名稱上定案。
                                  
在廣場四個角落,按照實際在法國國土上的相關方位,設立了八座雕像,分別代表八座法國邊境大城。廣場正中央豎立著來自埃及所贈送的盧克索方尖碑,其南北兩端各有一座大噴泉,分別象徵著「海」與「河」。這些建設,都是在1830年代,法王路易腓力在位期間所完成的。




代表東北濱海大城「Lille」的雕像
代表東部大城「Strasbourg」的雕像


代表東南大城「Lyon」的雕像
代表南部濱海大城「Marseille」的雕像
代表西南大城酒鄉「Bordeaux」的雕像
代表西部大城「Nantes」的雕像
代表西北大城「Brest」的雕像
代表北部大城「Rouen」的雕像
位於廣場南邊,靠近塞納河的「海之泉」
位於廣場北邊的「河之泉」
廣場東側就是知名的「杜樂麗花園」


新人在「海之泉」旁與親友合照
此方尖碑乃1836年埃及贈與法國的禮物。


方尖碑基座上有記載人們將方尖碑自埃及盧克索搬遷到巴黎過程的紀錄


方尖碑西側地面上的銘牌,說明此廣場設立於1763年,原為「路易十五廣場」,1792到1795年被改為「革命廣場」;路易十六於1793年1月21日,其皇后瑪麗安東尼於同年10月16日,在此成為斷頭台上的犧牲者。
碑台上的文字說明,1836年,在法王路易腓力一世的見證下,方尖碑在此廣場上豎立。
繞行廣場的結婚禮車


艾菲爾鐵塔,方尖碑,和「Lille」城雕像。


近午時分,由東方可以拍到方尖碑頂金光閃閃的樣子。


由蒙帕納斯大樓遠眺「協和廣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