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到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參觀「Body Worlds & The Cycle of Life」。
這是一個很好的生命教育展,由Gunther von Hagens博士所發展出來。雖說我曾在受教過程當中,體驗過大體解剖,但在展場裡看到這許多由捐贈者的遺體所製成的展覽品時,還是不免感到震懾。除了因為技術上的高難度與費時令人佩服之外,許多展示上的巧思實在很有創意。
試舉其一:將一具人體從中對剖,把胸部和腹部的臟器完整地掏出來,擺在一張小桌上;剖成兩半的人體,則以對坐的方式,陳列在小桌的兩旁,互相伸手指著彼此。此展示品,名為「戰姿」。
其二:一具女體從石牆中跳躍出來,她的金髮與全身皮膚還留在牆面上;取名為「蛻皮的女人」。
最令人訝異的,是一具以跳高方式越過鐵杆的男體;除了膝蓋的一小塊面積和鐵杆有所接觸之外,整個懸空的跳躍軀體,看不到其他吊線或支撐杆,而它就這樣懸在半空中。這平衡的功夫,實在是太厲害了。不愧是德國人。
整個展覽,有系統地從外到裡,呈現人體不同器官系統的構成與及彼此的關連與互動;也有人類從出生到死亡整個過程的介紹。對於神經系統,骨骼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以及全身肌肉,都能得到真切的認識。對肥胖,抽煙等的後遺症,也都有清晰的著墨,對普羅大眾委實有教育性。
展場裡參觀人潮川流不息,從幼兒到老人,不分男女,大家都很有興趣的看著展示品與解說文字。很高興大家都能如此坦然地面對人體,特別是以如此方式所呈現的真實人體。
更高興的是,重拾不久的德文,有些派上用場的感覺。
果然學一種語言,就是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以下都是展場裡的說明或展示文字,按照個人當時感受,或展場呈現的方式,選擇以不同的文字來記錄:
#名人語錄:
Wir sehen die Dinge nicht, wie sie sind-wir sehen sie, wie wir sind.
~Talmud
Am Ende zählen nicht die Jahre im Leben, sondern das Leben in den Jahren.
~Abraham Lincoln.
Aitern heißt, sich über sich selbst klar werden.
~Simone de Beauvoir.
Man bleibt jung, solange man noch lernen, neue Gewohnheiten annehmen und Widerspruch ertragen kann.
~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
Wichtig ist die Lebensfreude, dann spielt das Atler keine Rolle.
~ Ursula Andress.
#與人體有關的事實:
It takes about 40 muscles to frown, bu only 17 to smile.
Through osteoporosis and the compacting of vertebrae, the body may lose up to 7 cm in height.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counteracts this process, as strong back muscles will support the spine.
No part of the body is more than 1/200th of a millimetre from a capillary.
人體內所有血液以每小時15次的速率流經腎臟。
百歲人瑞特別多的六個地區:
美國加州,洛馬連達
哥斯大黎加,尼科雅
義大利,薩丁尼亞
巴基斯坦,亨札
中國廣西,巴馬
日本,沖繩島
國際塑化學會網站
#塑化技術:
全身解剖與塑化過程需要約1,500個小時,通常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1屍體防腐與解剖
2去除屍體脂肪與水分
3強迫注入
4固定位置
5保存(固化)
-- 發送自我的 iPa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